正规微整培训学校介绍天使之吻の红色胎记的分类及治疗
传说上帝把婴儿送到人间时,怕婴儿丢了,所以在婴儿身上吻了一个红色的记号。这个记号可能在婴儿刚出生时就存在,也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发现;它可能会迅速消失,也可能长久存在;它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这就是天使之吻---红色胎记,包括最常见的婴幼儿血管瘤和鲜红斑痣等。红色胎记是由于新生的血管畸形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常见类型有:婴幼儿血管瘤、鲜红斑痣等。
一、婴幼儿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是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女性、低出生体重以及早产。婴幼儿血管瘤一般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在患儿1岁以内血管瘤处于增殖期,1岁左右逐渐入消退期。按照血管瘤出现的部位、面积等,可将婴幼儿血管瘤分为低风险、中度风险及高风险三个等级。对于中度及高风险血管瘤,因其会产生功能损害、毁容性风险的危害,应及早给予治疗干预。
婴幼儿血管瘤表现为特征性的非线性生长模式:肿瘤通常在出生后的第1或第2周内出现。肿瘤的主要生长期在出生后的12周内,随后生长速度下降,常在4~6 个月时停止生长。节段性血管瘤和巨大局灶性血管瘤(尤其是腮腺区的深部血管瘤)的生长期可能延长到出生后2~3 年。85%~90%的婴幼儿血管瘤会在2~6 岁(有时到10 岁)自行消退。
血管瘤可生长在头面部、眼眶及眼球后、呼吸道、椎管内、会阴部、腋窝及全身多处等,亦可发生在内脏器官,如肝脏、大脑及肺脏等,头面部血管瘤有毁容的危险,眼眶后血管瘤可压迫眼轴神经,呼吸道血管瘤可引起呼吸困难,椎管内血管瘤可压迫脊髓,会阴及腋窝等处的血管瘤受排泄物及汗液的浸湿容易发生溃疡,且不易愈合,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内脏血管瘤可引起压迫、出血等症状危及生命。这些特殊部位及高风险的血管瘤都应当及时有效的得到治疗,这些约占婴幼儿血管瘤总数的 10%。
约5%~10%的血管瘤会发生并发症,而需要治疗,也有研究报道这一比例高达20%。典型的并发症包括溃疡、功能障碍(有时危及生命)和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畸形。
婴儿血管瘤的治疗主要以局部用药和系统用药为主,辅以激光或局部注射等,目的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促进瘤体消退,减少瘤体残留物。
局部外用药物适用于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如β受体阻滞剂类,5%咪喹莫特;
局部注射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主要适用于早期、局限性、深在或明显增厚凸起的血管瘤。
局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常用于浅表型婴儿血管瘤增殖期抑制瘤体增殖,血管瘤溃疡、消退期后减轻血管瘤的颜色或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
系统治疗如口服普萘洛尔,为FDA推荐的婴幼儿血管瘤一线用药方案。
部分患儿即使经过及时的非手术治疗,仍会遗留明显外观或功能问题,如瘤体消退后仍残留明显畸形、增生期出现溃疡而遗留永久性瘢痕、非手术治疗不足以及时解决功能障碍等。
外科手术在改善外观、快速去除病灶、美容性重建及改善功能障碍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二、鲜红斑痣
鲜红斑痣(port-wine stains)是发生在真皮浅层的异常毛细血管扩张畸形而非血管瘤,表现为出生时即有的红色斑块,好发于面、颈部,大多为单侧性,偶为双侧性,有时累及粘膜。损害初起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
鲜红斑痣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40%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65%的患者在40岁前后可出现皮损增厚,高出皮肤并出现结节样改变,于创伤后易于出血。
鲜红斑痣部分患者表现为某种综合症,如最常见的有2个-----Sturge-Weber(SWS)综 合 征 和Klippel-Trenaunay(KT)综合征。
Sturge-Weber(SW)综 合 征:又称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综合征, 以颜面部血管畸形、软脑膜血管畸形及眼脉络膜血管畸形为基本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为沿面部三叉神经区分布的毛细血管畸形、癫痫、对侧偏瘫、智力减退及伴发青光眼,伴或不伴骨和/或软组织的过多生长。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又被称为静脉曲张性骨肥大血管痣综合征,有三个临床表现:浅静脉曲张;多发性皮肤葡萄酒色斑块血管痣;肢体过度生长,增粗、增长。
鲜红斑痣不会因时间而自动消失,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形象;形成的结节容易破裂出血,出血处理不当易出现感染、瘢痕。因此,一般建议越早治疗越好,以防影响患者的发育成长,且越早治疗效果亦越好。婴儿期,皮肤薄,血管位置浅,有利于激光的穿透,吸收和血管的代谢。从临床效果来看,儿童明显好于成年人。
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和光动力治疗,对于已经出现增厚,或者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效果不佳的鲜红斑痣,也可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