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微整培训班介绍你整或不整基因就在那里
香港某整容中心的广告“全家福”,妈妈青春靓丽楚楚动人,爸爸也是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但三个孩子却感觉像是抱养的,让人很难想到这是一家人。原来,爸爸妈妈都是整容的杰作,但这种“物理疗法”,改变了人的外表,却无法改变遗传基因,三个孩子还原了父母的本来面目。
你要担心的是,该跟孩子如何解释
网友精彩点评:
小猫:
你整或不整,基因就在那里,不离不去。
deluxe628:
孩子们,其实你们来自火星 。
玛超人:
哈哈,基因整容有木有。
骚得斯耐:
貌似金喜善的孩纸就是这个造型的呢。
指尖的晶莹:
你只需要解释道:其实你爸(你妈)另有其人……
仰财集团:
父母看到孩子,仿佛看到从前的自己,这情何以堪。
理想成为漫画家:
其实广告是告诉大家,以后孩子出生了还来这里整容。
爱美无罪 整容有风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先天性的基因决定了人的面容,体型千姿百态,也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近几年来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整容技术的发展。很多化妆品解决不了问题,就要用“物理”疗法,或是动刀子,或是微整形。然而,在追求美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脱胎换骨背后的整容风险。
央视5月8日《焦点访谈》播出节目“美容院打针胆真大”,节目曝光非规范整容整形机构“打针美容”的黑幕。节目称注射产品进货价格只需几十元,美容院向消费者收费高达几千元,而医生可拿走50%的提成比例。
有统计显示,中国整容整形业兴起的近10年中,平均每年因美容整形毁容毁形的投诉近两万起,10年间已有20万张脸被毁掉。而随着“午餐美容”的出现,毁容毁形的速度也在提速。每次出了事改,舆论就说敲响了警钟。警钟敲了又敲,早已敲个不停。然而这没完没了的警钟,到底敲给谁听?事实上,非法注射美容乱象纷呈从本质上讲正是监管机制出了问题。本是“事已有”、“事很多”,但因为监管失监失管,遂使不到“出事”“就没事”,结果就是必然出事。央视披露非法注射美容乱象,显然是再次敲响了警钟。
美容行业,当然绝非毫无技术含量,仅凭一针,只需一顿午餐时间,便能让你旧貌换新颜,假如没有“金刚钻”,显然不敢随便揽这“瓷器活”。事实上,美容业不仅要博采医学之长,洞悉人体阴阳协调,更要采用不少的生命科学技术,假如美容项目真的有如其宣传的那般神奇功力,的确要比涂脂抹粉来得更加彻底和治本。既然如此,尽管“打针美容”之类的美容养颜项目价格不菲,但却颇受市场追捧,似乎更可以说明“一分价钱一分货”。
不过,假如认为花了大价钱享受的美容项目,便能真的从内至外的保养身体,祛毒养颜,其实多少有些一厢情愿。现实中,当巧立名目的美容项目更多成为美容业的商业噱头,更多成为炒作消费概念,不仅所谓的“美容项目”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更无承诺的效果,就连其宣传说辞也更多是“拉大旗,扯虎皮”,甚至连究竟注射的美容针的成分如何,有无副作用,消费者都无从得知时,如此“美容”,其实注定了徒有虚名,更蕴含着极大的风险。现实中,出现内分泌反而被“保养”得紊乱,甚至原本好端端的人,却被“美容”进了医院,也就并不意外了。
而现实中,“退钱”与“索赔”从来就不在美容行业的词典里,人家信奉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个疗程不行,人家会不厌其烦的推荐您更好更贵的“新产品”再增加一个疗程,于是,不管见不见效,是否有副作用,美容商家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而消费者却只能被人家牵着鼻子走。不仅如此,由于美容往往更多涉及个人身体隐私,即便花了冤枉钱,当事人也往往会选择沉默,商家更是常常以个体因素推诿责任。
某种程度上,“美容”美进了医院暴露的仅仅是美容行业的冰山一角罢了,当一个行业疏于监管,甚至打起了医疗的擦边球,却可以游离于卫生医疗部门的监管与认证之外,由此而滋生行业猫腻甚至消费陷阱,也就并不意外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对于美容行业的监管,无疑大有必要,对于折射类美容,究竟注射剂成分如何?有何药效?成本几何?也理应如药品一般公开透明。
当然,除此之外,正所谓权益还要人来维护,当消费者更多对美容行业的潜规则沉默不言时,其实本身就是一种纵容,无论是从维护消费者自身权益,还是让美容行业良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美容服务,消费者其实不妨多些警惕和较真,在接受服务前多些心眼,多些慎重,少些对于花言巧语的偏听偏信,无疑也大有必要。而对于美容行业自身而言,真要传递美丽和健康,恐怕首先需要具备起码的诚信与公信力,对自身的商业模式和服务理念来一次“排毒”,也同样大有必要。
后,小编提醒广大求美人士,爱美无可厚非,然而,整容有风险。请谨慎考量,合理选择,不要轻信美容机构那些蛊惑人心的鼓噪,选择了不正规的医疗机构整容,遗憾终生。